会计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与名称
专业代码:110203
专业名称:会计学
二、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政府部门等从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
四、基本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经济理论和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切实掌握现代工商管理、会计、审计及财务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处理有关财务、会计业务,具备良好的外语水平,身心健康,能精力充沛地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处理较复杂的专业问题的能力;
2.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4.熟悉我国的有关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了解国际会计惯例;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五、专业特色
培养学生“工学”及“人文”素质,在培养方案及课程设计体系设置了工科类必修及选修课、通识类的人文、经济、管理、及法学类等课程。
强化理论前沿与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并重。在培养体系中逐步增加会计财务理论前沿课程,并在相关专业主干课程教学中加强理论及前沿知识的教学。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一直设有基础会计课程设计、财务会计及成本课程设计课程、会计电算化课程试验等课程,3周的认识实习及6周的毕业实习,每年均设有3周的社会实践,并具备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
注重学生未来职业道德及习惯的培养及熏陶,通过入学教育、学科介绍、课堂教学、高年级传带、知名专家讲座等多种方式,调动专业教师、专业管理老师、社会及家长、学生等全方位的力量,培养学生踏实肯干、务实求学等的作风。会计专业学生的学风、班风及就业状况等,在学院各学科中一直名列前茅并保持稳定。
六、主干学科与主干课程
1、主干学科:工商管理、经济学、法学
2、主干课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英语、大学信息技术基础A、VFP程序设计、高等数学B、管理学、统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法、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概论、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学原理、会计信息系统。
3、双语教学课程:会计理论
七、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1、实验:
2、上机:会计信息系统 财务报告分析 审计实务
3、课程设计:会计学课程设计 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课程设计 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课程设计
4、实习实训:社会实践 认识实习 毕业实习
八、课程体系及最低毕业要求
课程体系及其学分构成
|
课程类别
| 课程性质
| 学分要求
|
必修
| 限选
| 任选
| 合计
| 占总学分比例
|
通识教育课
| 45
| 3
| 9
| 57
| 30.4%
|
学科基础课
| 40
|
|
| 40
| 21.3%
|
专业基础课
| 16
|
|
| 16
| 8.6%
|
专业课
| 37
|
| 6
| 43
| 22.9%
|
实践环节
| 31.5
|
|
| 31.5
| 16.8%
|
总计
| 169.5
| 3
| 15
| 187.5
| 必修与选修比例:9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