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与名称
专业代码:XXX(小四号宋体)
专业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
二、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系统掌握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对外贸易实际业务、经营管理、市场调研、政策研究或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四、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训练,具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
2、掌握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3、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4、能运用计量、统计、会计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5、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贸易政策;
6、了解中国的经济政策和法规;
7、了解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动态;
8、能够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利用计算机从事涉外经济工作。
五、专业特色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1989年开始招生,1998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21人,其学历、年龄结构合理,有多个校外实习基地、丰富的模拟教学软件和图书资料。本专业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开设了多门双语教学课程,设置了模拟外贸交易、模拟炒股、模拟炒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出来的学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和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英语水平高,适应能力强。
六、主干学科与主干课程
1、主干学科:经济学
2、主干课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英语;大学信息技术基础A;VFP程序设计;高等数学(B);会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外贸英语;国际金融学;国际贸易学;国际贸易实务等。
3、双语教学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外贸英语;国际市场营销学。
七、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1、实验:
2、上机:统计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商用软件与网络、证券投资等
3、课程设计:国际金融学大作业等
4、实习实训:网上仿真模拟国际贸易交易流程、毕业实习
八、课程体系及最低毕业要求
课程体系及其学分构成
|
课程类别
| 课程性质(学分)
| 毕业学分要求
|
必修
| 限选
| 任选
| 合计
| 占总学分比例
|
通识教育课
| 45.5
| 7.5
|
| 54.5
|
|
学科基础课
| 43
|
|
| 43
|
|
专业基础课
| 24
|
|
| 24
|
|
专业课
| 27
|
| 8
| 35
|
|
实践环节
| 28.5
|
|
| 28.5
|
|
总计
| 168
|
|
| 185
| 必修与选修比例:
|